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高中作文

【www.datangwenhua.cn - [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

一部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历史战争片!所谓“人文”,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高中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今天刚看了新鲜出炉的电影《荡寇风云》,应该说比之前的预期还要好点,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古代战争的场面描写,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对中国古代战争场面拍的最好的一部,之前的那些都是在开打之前就炫耀那些华而不实的阵法,开打之后就完全是村级械斗的水平,如果中国古代战争都是如那些电影所描述的那样,那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兵法呀训练呀了,看谁人多就好了,希望看到一部比较真实再现中国古代战争场景可以说是所有军事爱好者的共同心声了,而《荡寇风云》就很好了再现了戚继光的鸳鸯阵的实战,感觉比较满意。

最大的遗憾:就是历史上戚夫人在戚继光大营前叫的那句“戚继光,你想干什么“,戚继光回答”无事,请夫人阅军“,本来没有这个遗憾的,可本片既然已经使用了这个故事,却并没有去表现戚夫人的这个强悍,本来这个故事就是个很好玩的故事,可导演估计是怕太伤戚继光在观众心中的观感,所以用了一个比较平淡的方式来表现,就感觉弱了一层。

一个小毛病: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中国的导演在中日战争的电影里面特别喜欢在日本侵略者中设置一个好人,这个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想法屡屡上演(不是说日本人中就没有好人,但在军队中你就是有不同于大众的想法也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来的,因为军队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残暴的整体,你只要表现出一次于大众的不同,你就直接完了,古今中外军队概莫能外,所以麻烦中国的导演们不要再做这种让中国观众看到恶心的设置了),本片也是,影片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日本土藩的少主看不惯手下浪人强奸中国少女,试图阻止被手下劝阻,我真搞不懂设置这个场景是什么意思?麻烦不要再试图告诉中国观众日本侵略者中也有好人了,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对付侵略者就应该杀杀杀,一个不留,有机会的话还要杀到它那个小岛上去,也来个三光政策,让它永世不能再害人,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难道还没有听够吗?

一个小意外,自从在《好先生》里面看到万茜演的心理医生,就喜欢上了这个知性的女演员,感觉她有种与众不同的魅力,一种让人看到她就能静的下心来慢慢倾诉慢慢倾听的感觉,但在这部影片中她好像还不能完全把控戚夫人这种强悍女人的性格(或许是这个角色与她本身的性格反差太大),演的太静了些,反倒是她的那个丫环在戏中好像有点抢眼。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我们中国男儿去看的电影,中国的电影被娘炮电影霸屏太久了,也该多出几部男儿热血的电影了,之前就只有吴京的《战狼》不错,难道中国导演是一致认为中国男人不看电影吗?那为啥西方的个人英雄片在中国都有高票房?我看是中国导演集体缺少热血,太过文艺,是该改变这个的时候了。政府对外都已经热血起来了,文艺界还是死气沉沉的,不好的。

  篇二: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刚看完这部电影回来,习惯性的也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吧,因为在看之前,看过好几篇关于戚继光的几场打得非常棒的战役的相关文章,所以关于战役、战略等等叙述,咱们这纯属欣赏电影的,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而主角从消灭小BOSS道最后对战大BOSS那场么,也就是电影常见的发展路线,不过是为了让剧情有连续、起伏和高潮部分的艺术修饰,其实只要是电影改编的故事,无论之前宣传得多么符合历史事实,等放映时都会有和历史很大出路,所以咱们也不再这方面加以论述了。

作为一个喜欢看古装动作片的粉儿,就从这方面来说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吧。

先是戚继光与夫人王氏之间的情感线,哈哈,确实有好几个片段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比如说戚继光有些惧内,应该说是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如此,王氏是个很不一样的女人,可以说是将门虎女,可自嫁给了戚继光后,说是个贤妻一点都不为过。刚嫁戚继光那会家里穷,一条鱼鱼肉王氏都给丈夫吃,自己只吃鱼头和鱼尾;

在看《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时候,小字部分也有述说戚继光与王氏的一些事情,比如众士兵怂恿惧内的戚继光收拾自己的夫人好重振夫纲的那个所谓的“摔杯为号”,当时看了都觉得这队夫妻挺逗趣的,后来王氏在新河城的那一役中所表现出的有勇有谋,就让我对这位女子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名族英雄配这样了不起的女人,真不是一般的般配,原本以为这会是明朝又一对韩世忠与梁红玉,可没曾想,他们的结局却是以悲剧收场,因为王氏不育,戚继光接二连三的纳妾,最终寒了王氏的心,在晚年的时候,王氏主动与戚继光离婚,这个女人又再一次的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自尊,在那个以夫为天的时代,王氏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用敢爱敢恨来形容她,是对这个女人一生最好的评价!

感情线说完了,就不得不提里面台州之战了,我也觉得很雷人,特别是用两大炮改变差点被团灭的危局这个设定,真是很抱歉,我真没感觉到里面的主角用兵如神,最后那部分一直都在艰难的打,死扛着终于挨到了打最终BOSS这一关了,当然,用泥马那段很解气,然后就是武打片常见套路,单挑最终BOSS,最终胜利然后收场,还有就是战斗时摆的那些阵法,和我在纪录片中所见的鸳鸯阵真的很不一样,啊,当然,毕竟有过艺术加工么不能要求太高,也或许是我个人在这方面研究的功力不太够火候,没看出来,总而言之,就我个人来说,在这方面还是颇感失望的,毕竟戚继光的几场大战役打得实在是太精彩了,在电影里面却没能感觉出来……

最后就不得不说说电影里的新河城之战了,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好吧,我是看到有女将出现比较兴奋的人(害羞中……),王氏很帅气,作为一个将军夫人,这份担当、觉悟和胆略,值得骄傲和称赞,我倒是比开始的时候那有些使性子带着点无理取闹时的王氏要更喜欢她现在一身戎装的这个样子呢,可其实,我最喜欢的却是她身边的这个侍女啊,这个侍女台词很有限,可她忠心护住的信念在个人举动中却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与敌人交战那场,她的身姿与动作更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我突然感觉这份光芒都快要盖过女主角了,可惜我找了演员表都没有看到饰演这位侍女的是哪位演员,她的表现真的可圈可点啊!

这部电影看完了,最近比起那些玄幻、天马行空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算得上是一部朴实之作了,在里面可以看出导演有多用心,演员们有多努力,作为一个武侠迷,打戏的时候无论是戚俞对打还是最终的BOSS战,我看得很过瘾,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最后再表白下王氏和侍女,女子着戎装的模样,真的是太帅啦~~~~~

  篇三:观电影《荡寇风云》有感

一部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历史战争片!所谓“人文”,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

印象里最早看陈嘉上的片子是初中,《精武英雄》中陈真和日本姑娘谈恋爱,感动了我,后来陆续观看多遍,对种族、文化的开放包容态度,记忆深刻。战胜敌人,首先要尊重敌人,这亦是对自己的尊重。

最早注意到此片,是于微博看了赵文卓的训练照,那时片名是《战神戚继光》,乍一看,还以为导演要拍一部历史版的《四大名捕》,看片名,觉得该是个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英雄片,直觉上厌烦,之后证明,直觉大都是错的,往往没用。

观影后,更是深感如此,干脆杀死了直觉。。。不夸张地说,此片,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大,是正视!

历史上,我们与日本有过多次战争,唐“白村江之战”、明戚家军抗倭、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多次受日本侵略,虽惨胜,但我们仍恨透了它,恨,便会不理智。

自古至今,意识里我们是泱泱大国,千年文明传承不衰,甚至日本文化都深受中华文明影响,被他们侵略,实在不堪。当心里的痛恨无法自拔时,便会走极端,黑化、诋毁对手是常出现的手段。会把个人民族情绪当成爱国主义,爱国,首先要自爱,要去情绪化。

之所以说此片是大片,就在于它去情绪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大电影。大,是包容!

看过一期《中国功夫史》对陈嘉上的采访,知道了他是军事迷,研究戚家军抗倭历史多年,也由此证明,导演重心是放在了军事对抗上,而非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上。片名,改的真好!

兵者,诡道也,战争是艺术性的,无法用意识形态和道德去衡量。两方对峙,往往拼的不是客观的实力,是战场指挥的智慧;不是单兵作战的英勇无畏,而是主将宏观的视野把握。戚继光本人固然武功高强,但若因此,把战局乾坤,归结于其个人的骁勇杀伐上,就会失去冷兵器军事战争的真实性。

而电影,好就好在没有这样去表现,赵文卓的戚继光形象固然英勇,但对其塑造主要是通过兵器、阵仗等军事智慧的方面。包括他与洪金宝饰演的俞大猷的长短棍的较量,片尾与仓田保昭的断刀互抡,不仅仅局限个人对抗层面,而是对战场兵器长短应用的一种体悟,“寸长寸强、寸短寸险”。

在人物角色设计上,陈嘉上处理得客观理智,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敌人。没有把民族英雄戚继光塑造成一个极其完美的人物,而是把他当作普通人去刻画,比如他出了名的惧内。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是战神,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他战无不胜,但片子里他开头一次战斗,大意轻敌,便吃了倭寇的亏,遭受伏击,身受重伤等。但为了威慑倭寇,政治上胡宗宪还得讲他胜了,所以导演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我们鼓吹的历史的。人一定不是完美的,止于至善嘛,完美了,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样的思考在当今这个时代太伟大了,他是在去魅,在反教条。这才是我们去看电影最重要的目的,是去怀疑,去思考的,这才是尊重!

而对于倭寇方面的主将及反派形象塑造的也很饱满。仓田保昭的角色作为倭寇的主将,目的是完成松藩家族占领大明领土的阴谋,从电影开头交手中的俞大猷和戚继光两场败仗可以看出,此人绝非等闲,兵法造诣精深,甚至于战场兵法对抗而言,他是在戚继光、俞大猷之上的。最后与戚继光赤手对打,被戚继光打败,其实这一段是败笔,开始两人是兵器对抗,老爷子兵器掉地的那一刹那就已是败局,战场上,没了兵器,只有受死的份儿。而安排两人弃器互殴,实在没有必要,此处表现“拳怕少壮”,反而损害人物形象。这是动作表现上的余赘,也许导演想让大家看得刺激一点,剪辑太棒,速度感、力量感尽显。

电影里最后决定戚家军与倭寇胜负的一仗,拍的极具魅力,符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一段是全片高潮部分,敌我各类专业武器悉数亮相,兵法、阵法旗鼓相当。鸳鸯阵对抗倭寇竹竿阵,寸长寸强,局势变化万千,在戚家军处于劣势之时,倭寇不和——浪人木幡挑拨小出惠介饰演的松藩少主与师父仓田保昭的关系,少主急于求成,反而造成老师稳扎稳打之法的崩坏,才让戚家军有机可乘,以弱胜强。这样的设计,即基于史实,又符合战争兵法,兵法就是人性,存在主义味道浓厚,才有意思。

导演对于上文提到的小出惠介的反派少主也没有主观地诋毁,而是赋予其传统抗日题材少有的反派人物人性的一面,当他看到倭寇浪人奸淫掳掠之时,也是愤恨难平,而对于自己的急功之错,也是充满愧疚。

能够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配为大片!

我们意识里总是简单地认为战争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打嘛,就是双方的互相拼杀,总是片面地把重点放在实时场面上。

片子里大部分都是非战争场面,有大量的戚继光与胡宗宪的交流联系,也用大篇幅来描绘戚继光找寻、训练义乌新兵的场景。因为军事迷导演明白,战争的最终胜负虽是实时对抗的一瞬,但战争不止那个瞬间,还有前期一些的筹备与谋划。大明内忧外患之时,胡宗宪的出现,是舆论与军费的保证,戚家军后方无忧。寻新兵,是找大才,大才,是可塑之人。以此来体现戚继光的价值,保证兵源优质,可与倭寇正面较量。

这样少见的剧作设定,打开了观众的思维,我们不仅仅是观影者、见证者,我们还是参与者。心临局中,如此看电影,才有乐趣!

从古战争与传统武术上讲,历史上有两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岳飞和戚继光。他俩使用的兵器都是长枪。形意奉岳飞为祖师,脱枪为拳,据说太极大枪是由戚继光所编创。为什么长枪那么受欢迎?武术常理,因为枪最直接。战场杀伐,要省时省力,差一秒,人头就没了,一累着,也只有等死的份儿。

故而战场训兵,一是保证杀敌有效,二是保证体能不衰。有效的秘诀是,不犹豫,放弃横抡,只取纵进;不衰的秘诀是,步步为营,巧妙用劲。传统武技练习,就是军营兵技训练,现今没了武器,但我们还有肢体。掌握了这两项秘诀,肢体等于兵器。

戚继光将军是一代天骄,鸳鸯阵简直是神迹,狼筅的真实再现,插上竹枝,看了有种受刺的痛感。虎蹲炮、三眼铳等火器,神来之笔,如观艺术品般享受。军事迷就是军事迷,电影不光兵器处理讲究,服化道也很精致,军服铠甲美不胜收。升格特写,红缨甩血,极尽力道。

电影的本质是一份情感,情感是感觉。

个人感觉片子整体节奏有些问题,多处镜头运用、场面调度显得呆板,动作设计略偏累赘,力量感够了,但大开大合太多,偏舞化,与搏杀实际相悖。声音上除了锣鼓,其他没有很深印象,音效平庸。可能导演,重点都放在了军事对抗上,偏重某一层面,是个人乐趣,与专业无关,谁说导演一定非要兼顾到整体?自己想表达的,呈现了就好了。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一句话,也是片子里的一句点题台词。一个人是不是大师,是不是高手,不是自己称的,是对手叫出来的。这句话借倭寇主将之口说出,更证明了戚家军的神勇,中华民族的不可侵犯。

片子里,仓田保昭对小出惠介最后留的话,大意是:“少主,回去告诉你嗲,大明国不可侵犯,不要阴谋妄想了,放弃吧!。”

这样的设定,比自己说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话,高级多了!

好电影,拍的是高级!

由此看出,一个心怀家国的民族英雄,对于一个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真正的强者,不是自身有多么的强大,而在于他让身边的人都变的强大了。

最终也证明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也是多么的强大与神圣不可侵犯!

这也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重温民族英雄事迹的终极意义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