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原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劝学》导学案范文

劝学 时间:2019-06-12 我要投稿
【www.datangwenhua.cn - 劝学】

教学目标:

一、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重难点:

1、本文的思想观点

2、学习此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兴趣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板书题目。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下面是由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劝学》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朗读课文

1.听录音,清字词。

2.学生齐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处理课文的疑难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是怎样展开?学生讨论后明确: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用分论的方式展开的。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先分三组抓中心句子说出分论点,然后再分析论证方法)

展示:

a 、三个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B、由学生对论证方法再作具体分析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了几个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第二段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第三段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正反、对比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三段一共用了20个比喻,请体会用比喻的好处。

C、体会比喻“鲜活”的语言风格。

鲜:新鲜,不陈腐,比喻生活化

活:比喻形式多样

总结:《劝学》这篇文章荀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也希望后学者重视学习。

三、再读课文

四、 知识迁移

你认为除了荀子说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之外,还有哪些?(交流一下) 六、 知识延伸

王国维的阅读学习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告诉我们:开始学习,先要登高远望,对自己所要攻取的目标作一番鸟瞰似的了解,然后,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计划。“第二境界”告诉人们:开始学习以后,就进入了艰苦的漫长的征途,必须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性,肯下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功,这是成功的关键。“第三境界”告诉人们:刻苦学习和研究,再加上科学的总结,就会有所发现和发明。

师总结: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一起再放声朗读这篇课文,体会荀子的用意吧!

五、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练习册。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122@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数据加载中...